- News
欢迎南京市科技人才专员挂职座谈会
9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南京江北新区的科技人才专员林明晖同志到上海交通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挂职。
南京江北新区党群工作部副处职干部朱贵春、微纳电子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亚非教授、杨志教授、苏言杰副教授等参加了欢迎座谈会。
9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南京江北新区的科技人才专员林明晖同志到上海交通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挂职。
南京江北新区党群工作部副处职干部朱贵春、微纳电子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亚非教授、杨志教授、苏言杰副教授等参加了欢迎座谈会。
于2023年7月16日在无锡召开“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
薄膜与细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上海金铎禹辰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 已经成功实施了大量污染水体治理工程项目,实现了多个河流、湖泊等的水质提升与水生态整体修复,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流域、大水体的水环境治理和推广,围绕这一主题召集多领域专家进行了科学机理、工程和相关应用问题的讨论交流。
会议由薄膜与细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张亚非教授为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命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和无锡市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应邀参会。 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贾金平教授做会议主持。
会议先后听取了薄膜与细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张亚非教授做的《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大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
2023年6月2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最新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最新影响因子(IF)指数再创新高,达到:26.6,同时五年平均IF也高达22.8。在全球三个学科领域内位于Q1区前5%,其中Materials Science,Multidisciplinary 排名第十(10/342),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排名第四(4/107),Physics, Applied 排名第七(7/159)。
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亚非教授受邀在中国疏浚协会作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技术及应用探讨报告!
23.655!Journal Citation Reports®2021年SCI期刊影响因子IF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 最新 IF 指数再创新高:23.655,同时五年平均IF也高达19.837。3个细分领域内位列 Q1 分区,均位于分区前5%,其中在Physics, Applied 排名 7/161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排名 13/345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排名 5/109 。
IF突破20,取得新高,说明NML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小编们衷心感谢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以及关心和支持NML创办和发展的机构和各界人士!感谢大家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坚持!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前行,打造更高质量的优秀科技期刊和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2022年11月19日8:30-12:30,上海交通大学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期刊,响应国家提高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水平的号召,依托我校期刊平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纳米环境科技”线上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周保学教授(Nano-Micro Letters副主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龙明策研究员(Nano-Micro Letters编委)共同召集并主持。Nano-Micro Letters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微纳电子学系张亚非教授致欢迎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2.6万多人次通过期刊与科研云的哔哩哔哩、视频号、百度、有道、微博等平台观看了直播。大会邀请了七位著名学者分享了纳米环境科技研究前沿进展,交流宝贵经验,探讨未来发展。参会人员踊跃参与交流讨论,报告专家进行了耐心解答。
本次会议的七位特邀嘉宾为:美国美国工程院院士Rice大学Pedro J.J. Alvarez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汇贤学者”讲席教授张金龙、苏州大学路建美教授、上海交大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张礼知、香港理工大学王鹏教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张登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段晓光博士。
回放链接:https://space.bilibili.com/652255382?spm_id_from=333.337.0.0
2022年4月9日下午,《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 NML)编辑部举办了“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线上学术论坛。
传感材料和传感机制上的创新对提升传感性能和拓展传感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传感器件的传感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材料的化学成分、表面修饰、传感层微观结构和形貌等因素。微型化、智能化、便携性、高灵敏化、多功能化是传感器件的发展趋势,提升微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参数指标成为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传感领域的深入开发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次论坛由NML期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张亚非教授和NML期刊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杨志教授召集并主持。兰州大学张浩力教授、中科院半导体所沈国震研究员、复旦大学周鹏教授、上海大学徐甲强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苏州大学孙旭辉教授、吉林大学张彤教授以及日本京都大学姚明水特定研究员在论坛中作精彩报告。会议期间2.2万多人在线参会,并踊跃提问交流,特邀报告人进行了细致解答。
主编张亚非教授简单回顾了《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创刊12年来的历程,简述了纳微科技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前景,也表达了创办专业一流期刊的初心,并题诗一首:“微纳无限,科技承刊,汇籍巨建,虎踞龙盘;邃论博选,载道群贤,丹牌基奠,红楼蓝天” 。
2022年2月1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编辑部举办了“电磁波吸收与屏蔽材料”线上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NML期刊编委、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顾军渭教授召集并主持。3.1万多人通过哔哩哔哩和微信视频号观看了本次直播。会议期间参会师生和企业届人士踊跃提问交流,特邀报告人进行了耐心解答。
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材料可对电子设备及其所处环境进行有效防护,阻止电磁信息泄漏、切断电磁波传播途径、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是解决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问题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研发兼具“薄、宽、强、轻”特点的高性能吸波与屏蔽材料一直以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本次会议的9位特邀嘉宾为: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山东大学刘久荣教授、四川大学鄢定祥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晓芳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孔杰教授、同济大学陆伟教授、贵州大学谢兰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沈斌研究员、上海大学冯欣教授。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沪交ICP备20111131
dummy tfmlab@sjtu.edu.cn